Daily讲新冠带来的长期症状
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65 岁以下的新冠患者中,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出现了新冠长期症状,包括在心脏、肺和肾脏等器官中发生的病变。而在 65 岁及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达到四分之一。研究发现,在两个年龄组中,新冠患者发展出呼吸道症状和肺部问题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两倍。65 岁以上患者比年轻组更可能发展出肾衰竭、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健康疾病。研究分析了在疫情前 18 个月确诊的 353,164 名新冠患者的记录,并与未确诊的 164 万人的记录进行了对比。
首先是症状本身,主要是精力下降,特别容易累,大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件事情,以及常见的嗅觉味觉消失。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一年以上的的也有。推测原因是免疫系统在治愈后依然过度反应,导致一系列紊乱。
然后是比例,推测从10%到30%,美国国内几百万到两千万都有可能。感染人群很大一部分是轻症无症状,因为总量大。但如果本身有基础病感染的可能性也越高。不过即使是年轻人30-50岁,身体健康,也有可能患上。女性比例稍高,55%-60%,但不清楚是统计问题还是性别问题。小朋友感染长期后遗症的低很多。
社会面影响。对医保是新的挑战,涉及到一系列精力恢复疗程,同时有些人根本没医保,只能自己熬。有人因为精力不济只好辞职。
小姨在加拿大,上个月全家感染,三针疫苗接种,但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症状。主要是没有精力,病毒检查阴性后几周依然每天无力,躺床上能躺一天。同时家人还出现了味觉失灵。
人群中10-30%的慢性症状不是小数目了,需要引起重视。
Taleb在The Black Swan里提到一个假想:如果911之前一位航空部门高层领导力排众议,说服全美航空公司花费数千万美元给所有飞机都加装防爆驾驶舱门,911大概率不会发生。但在这样一个平行世界中里,这位高层领导假如能够顺利退休,也不会收到任何赞美,更有可能的事收到来自各航空公司因为“徒增”一大笔开销的排挤和恶议。平行世界中的无名英雄。
时间单方向流动注定不可能有完美对照组的社会实验,一项大规模实行的决策根本无法分析其反面对策的好坏与否,因为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我一点也不信做决策的时候有人考虑了long covid的影响,但这确实是一个因素。“为”还是“无为”,注定都是难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