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重新构思博客的形态,首先找到的是这个模板,有了双链的引入,觉得很不错。依然是hugo,所以建站很顺利。但是在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CSS格式Tufte CSS,最大的特点是没有footnote,所有的注释都直接出现在旁边。虽然我此前的写作从来都没有加过footnote,但是依然立刻被这种格式所吸引。
一开始我尝试把这种CSS融入已经建好的双链blog中,但发现这样有着非常大的冲突。遂放弃。再次过程中一度非常迷茫。开始进一步寻找其他的可能性。又想起传奇的Andy’s Notes,但想起来多年前就寻找过,本人并没有公开其模板的代码。最后又做了一次尝试,直接搜索digital garden blog,发现了一个github页面。也就是目前使用的模板的前身。
总算选定了模板。发现所有的digital garden模板基本上全部基于gatsby。翻弄调试,期间多次用chatgpt debug。主要的问题出在版本不兼容上。nodejs和gatsby cli互相不兼容,最后gpt也没用,还是google上搜索,在编译之前加上了
export NODE_OPTIONS=--openssl-legacy-provider
才终于顺利的建站。
然后是通过netlify部署,之前弄过很多次,但是因为太久没搞,又给忘掉。想直接覆盖掉此前的部署,因为这样就不用再设置cloudflare和netlify之间的域名解析。过程中多次git操作出现问题,最后一点点回滚溯源终于弄好。现在的部署命令已经稳定在:打开terminal后:
cd Dropbox/Gatsby/andy
export NODE_OPTIONS=--openssl-legacy-provider
gatsby develop //测试一下本地的搭建和预览
gatsby clean //可选,清理一下public文件夹
gatsby build
sudo netlify deploy --prod //直接通过terminal推送更新
需要注意的时候后期出现了不少次解析失败的情况。根据前一天还好好的这一推理,不断删除新增的文档,缩小范围,找到问题文档所在并进行修改。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双链符号出错,小括号()和中括号[] ,用混淆,导致解析错误。
建站后,才迎来最重要的步骤:填充内容。如果是从前的模板,基本上一键复制就好,修改一下YAML frontmatter顶多。但这次的digital garden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博客。所以可以开始尝试把过去三年我的私人笔记本roam research上的内容进行整理,慢慢搬运上来。
首先要有一个起点。想来想去最理想的起点还是单词。于是从Etymology这个tag开始,不断扩充,一周内md文件达到200个,其中大概有180个单词和词源。也同时增加了其他基础的大类,包括书籍,艺术,写作,日常,思维模型和知识。
Etymology这个rr下的tag上传完后松了一口气,但突然意识到有很多Vocabulary下的单词根本没有加Etymology,倒吸一口凉气,跑回RR里一看,大概还剩下400多个单词。可能接下来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就是将我的私人RR笔记本挑选精华内容digital garden公开化了。虽然说是发布到一个公开的域名上,但估计也不会有多少人感兴趣看到。这次的尝试对我个人的意义远大于其他人的浏览。
448个单词,每天10个好了。
接下来开始主力更新的是书籍。
开始了全新的内容添加,本来是说添加10个单词,但是从第二个autotelic就开始失控了。因为开始连接到其他的书上。我想这样也好,但实在是一发不可收拾。link极多,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从何开始。 过程中对typora颇有微词。虽然它的markdown即时预览功能非常棒,但是其他的一些操作实在不够人性。
不久前刚把ulysses下载回来,因为setapp终于支持了老用户使用iOS设备。其他一切都很棒,但是对md的优化太差,不识别双链。
于是又折腾了一番,下载了MWeb和iA Writer,前者好几年前就购买过,当时觉得还是不太行,现在下下来,发现依然烂,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功能,但总体来说还是很粗糙。最终选着了iA Writer,这玩意除了贵,其他的文字处理和操作逻辑都非常棒。而且支持了双链识别和各种原生写作的优化。给我一种Things的既视感。
typora固然好,所见即所得。但现在越来越觉得,文字类处理应用,更重要的是细节上的掌控和稳定性。所以用回ulysses才意识到其给人提供的安心感。但处理MD格式Ulysses还是力不从心,主要是不识别双链和瞎渲染html。最后开始用iA Writer,惊叹其简洁,美观以及和Ulysses一样的稳定感。而且提供了非常好的双链写作支持。在新建文件后的名称自动识别等各种小细节的调教也让人无比舒适。中文搜索也是非常迅捷。
相比之下个人的app也许会有更惊艳的功能,但写作应用也许还是试试这几个老牌的。全科生,无短板。
每日更新10个左右单词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如何有机的肢解一整本书籍的摘抄,思考和总结。
更新了一下Etymology页面的展示逻辑。
捋清楚了书籍的呈现方式,大概就是通过用自己的话叙述,双链出原文摘抄,在下一个页面打开。这样有机的串联出一整本书。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因为动不动就链接到其他的书籍。
隐隐约约意识到这样一个公开的知识网络的意义。
时隔快一年,终于又回来继续了。过去一年过于充实,有点乐不思蜀。现在趁着建立公司网站的劲头,也来摆弄一下这里。公司网址建站又有了很多新的体会,第一个是很多东西有忘掉,于是写了一篇备忘记录。
第二个是有了AI辅助之后,不管是claude还是chatgpt,基础级别的代码构建实在是太方便了,心中也有了更多的底气。我记得再往前推几年,我建立第一个博客的时候,期间编译和上传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时候只好硬着头皮在google上搜索,很多来自stackoverflow的回答,现在可能大部分都投向AI的怀抱了。昨晚上我在研究如何把界面上填表的内容点击提交后接收到并发送到指定邮箱,了解到原来这个就是所谓的后端,是这种在github上托管的静态网站无法通过自己的服务器实现的功能。但是chatgpt给出另外的解决方案,原来netlify就自带一个forms功能,每个月100条,10MB的额度,对于纯文本传输绰绰有余,指定邮箱实时接收,而且上传反应极快。chatgpt帮我改好代码,分分钟搞定,实在是过于方便。
这一次直接用html,不再使用静态网站生成工具,发现体验还挺棒,至少对于这种基本上一劳永逸的公司网站建设,页面的编辑有着更大的自由,而且编辑好后直接terminal中netlify上传,工作流非常迅速。